![]() |
本栏目:薛范活动情况报道 |
掌声为薛范音乐翻译50周年而响 寻找音乐瑰宝的向导
|
|
程 敏
|
即使不了解薛范的人,也会被这样一个场景深深打动:一个坐在轮椅里的老人,在两个多小时的音乐会上,一直坐在舞台的镁光灯下,坚持在每首歌曲演唱之前进行解说。为了省去上厕所的麻烦,他甚至连一口水也不敢喝。
“虽然这场音乐会是纪念我个人的音乐翻译生涯50年而举行的,但我更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听到世界名歌名曲。”70高龄的薛范以这样的开场白拉开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薛范先生音乐翻译生涯50周年音乐会的帷幕:“我希望和大家一起说着芝麻开门,打开阿里巴巴的宝藏,寻找更多世界音乐人瑰宝。”
昨晚的这场音乐会,其实代表了整整一代人对薛范的喜爱和尊崇。来听音乐会的人群里,最多的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和头发花白的老年人。“虽然之前我们并不熟悉薛范这个名字,但冲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们就决定来了。”刘先生今年55岁,太太50岁,他们说:“这歌声陪伴我们度过了最难忘的岁月。”
合唱团的演绎无疑是出色的,歌声里有深沉的欢乐、伤感的爱情、豪迈的祝愿。钢琴、手风琴、虽然伴奏几乎是单调的,但在整整一代人最美好的记忆面前,这一切早已经微不足道。台下座无虚席,所有的观众在不遗余力地拍手、叫好。这种气氛使来自英国的马丁也感到很亲切,虽然他并不知道每首歌的意思:“很多歌我听过,比如《莉莉·玛琳》;有些歌虽然我不懂歌词的意思,但能够理解。”
这个美妙的晚上,观众的热情是薛范先生最大的满足。每首歌曲结束后,他总是放下那本一直不离手的《薛范50年翻译歌曲精选珍藏本》,不由自主地随着大家拍响巴掌。音乐会将至尾声时,他和全场观众齐声唱响《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一刻很多人的眼睛湿润了,为这美妙的音乐,为曾经的激情岁月,也为轮椅上那位瘦弱的老人……
选自《珠海特区报》2004年4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