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薛范活动情况报道

 

 

以音乐的名义呼唤和平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音乐会在京举行

 

  / 

 

    2005年4月23日晚,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名为“警钟长鸣• 珍爱和平”俄苏歌曲专场合唱音乐会在北京国图音乐厅举行。此次音乐会由曾翻译过《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心儿永远昂扬》(《泰坦尼克号》插曲)等世界名曲的外国歌曲翻译家薛范先生担任总策划,“卡林卡合唱团”等7个业余合唱团演唱了《神圣的战争》、《飞翔吧,和平鸽》等俄苏四五十年代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
    为了呼唤和平,警示世人,翻译家薛范发起、筹划并组织了这台非营业性音乐会。参加演出的合唱团以及主持人杨华等,都得不到任何劳务报酬,场租费均由微薄的演出门票支付。音乐会上推出了一批舞台上较少演唱的优秀苏俄歌曲和民歌。当晚国图音乐厅气氛非常热烈,掌声持续始终。参演的合唱团中,有最早在北京掀起群众性演唱俄苏歌曲热潮的卡林卡合唱团;以中老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哈军工校友合唱团;由中青年人组成的中央歌剧院附属童心合唱团;成立不久的新世纪合唱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男声演唱组。
    整场音乐会始终贯通着和平的主题。正如薛范写在音乐会前的一段话:“我们今天还唱反法西斯的歌曲,是对历史的纪念,不仅仅是要向今天的人们展示历史,更是为了在一种庄严的氛围中表达我们对历史的敬意,对生命的珍惜,对人类和平的执着追求。”这位曾被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亲手为他佩戴过“友谊勋章”的翻译家在传播世界文化的同时,对和平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在二战这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诞生的、并领受过血与火洗礼的歌曲至今还在传唱,留给我们醒世作用,就像烈士和英雄的纪念碑前的长明火,永远不会熄灭。”薛范老师说到,“这些歌曲是那个年代的人们在经受血与火的考验中,对和平和美好生活的呼唤,在今天她们仍然可以给我们教育,那些歌曲是不朽的。这场音乐会是民间的,参加演出的合唱团不是专业演出团体,但他们丝毫不比专业的差,他们的热情是非常可贵的,他们演绎的作品是那么得真诚和感人。”
    刚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的杨乐乐现任卡林卡合唱团的指挥兼团长,对于这场演出,她说:“我们都是非常喜欢俄苏歌曲的,并不只因这些歌曲优美的旋律,而且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些歌曲体现了世界人们对和平的一致向往和呼唤。对于这样的演出,合唱团的老前辈们非常热情和认真,他们深深地感染着我,也让我对这些歌曲有了更新的认识。”
    中国人民大学男声演唱组的李尧说:“虽然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世界各地还是没有停止过炸弹和枪炮的轰鸣。和平仍然是我们的热切追求,作为大学生,我们身上承担这种责任,如果我们能通过自己的演唱,传达这种精神和向往,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原载《音乐生活报》2005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