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范先生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外国歌曲译配的翻译家,他翻译的那些充满激情的歌曲,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薛范先生从事俄苏歌曲翻译50余年,他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俄苏大众歌曲借助他出色的译文在中国获得了新的生机与活力。1997年11月10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北京)将一枚象征俄罗斯联邦最高荣誉的“友谊勋章”授予语言文学家薛范,以表彰他“在中国推广和传播俄罗斯和苏联歌曲的杰出贡献”。1999年10月5日在北京饭店,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布赫代表中国政府授予薛范“中俄友谊奖章”。在2007年之前,因条件所限,他从没到过俄罗斯,直到2007年俄罗斯的“中国年”,由于他在俄罗斯的声望和影响,他收到了俄中友好协会和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的邀请,于6月下旬开始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为期10天的访问,这是薛先生首次访问他情系已久的俄罗斯,他是当之无愧的中俄文化交流使者。
一、 不懈的追求者,俄苏歌曲在中国流传的引航人
薛范先生出生在上海,从小患病,但靠着坚强的毅力和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自学成才,终于成为俄苏歌曲在中国流传的引航人。
在各种艺术作品中,歌曲是最通俗易懂的。每一首俄苏歌曲在中国成功的传唱都凝集了薛先生的心血。几十年来,为了及时找到俄苏最新的歌曲资料和音乐信息,他经常手摇轮椅到图书馆,甚至多次只身一人到北京查找资料。在上海、北京,无论哪里,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他惯常着干粮一早就赶到图书馆,白开水、干面包加上书籍就是他丰盛的午餐,直到闭馆。
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原曲的精髓,使译作符合中国人民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他博览群书,以极大的毅力自学了俄、英、法、日等国语言;研习了国外音乐史、作曲理论和音乐作品分析等知识,并自修了大学中文系的全部课程。薛范老师认为,翻译是一项追求永无止境的工作,更好更准确的译词永远会藏在深刻的凝思中。据不完全统计,他翻译的外国歌曲近2000首,其中《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脍炙人口、久传不衰的名曲,几代中国人都在传唱。
二、 薛范先生的译作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深刻原因
薛范翻译的俄苏歌曲之所以能在中国流传,在广大民众中引起共鸣,而且影响了几代人,这是有着深刻原因的。
首先,顺应历史潮流,适应时代需要。俄苏曾经是中国革命的样板,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即“以俄为师”,毛泽东也曾说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
苏俄曾经给予中国革命以指导与无私的支持援助,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苏联也曾经是著名的“老大哥”,所以,俄苏那些充满激情和革命浪漫主义歌曲在中国流传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从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国内革命时期开始,俄苏歌曲就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力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中国人民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注入俄苏歌曲,使原俄苏歌曲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极大的扩充。中国人民唱着俄罗斯的歌曲宣泄着、倾诉着自己的一切:爱和忧伤、痛苦和不幸、对幸福的憧憬和与命运的抗争,早已将俄罗斯的音乐之声当成中国人自己的精神食粮。
俄苏歌曲在中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还有一个历史原因不可忽视,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在历史上都曾经是深受压迫和欺凌的,都需要通过革命来自救和复兴。因此,中俄两国人民的审美期待一致,俄罗斯民歌中所体现出来的忧患意识和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最能被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并升腾起心中久违而不可抗拒的共鸣。
其次,俄苏歌曲词与曲的“三合一”的意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广大民众易接受、并能引起共鸣的。普通劳动者是俄苏歌曲的主人公,他们可以是工人、农民、地质队员、航天员……歌曲唱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理想和追求。薛老师认为这些歌曲把个人命运和社会命运、国家命运甚至全人类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这是任何国家的歌曲都没有的。歌曲的旋律和词义中显露出“三合一”的意蕴,即严肃的政治力量、崇高的英雄激情、个人的情感体验。三者有机融合,呈现出一种具有昂扬的感情色彩和浪漫风格。歌唱现实生活的同时,艺术成分巧妙而充分的体现。因此,直到现在中国人民对俄罗斯歌曲的接受与传播都是乐此不疲的。
第三,俄苏歌曲孕育于古典音乐和本民族音乐的夯实传统中,音乐旋律顺畅明朗,对于人生观与人生价值取向有明确的正确表达。歌曲的题材和内容都是反映人们自身命运、思想感情和意志,以及人们所关注的一切;能够体现出俄罗斯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教会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活着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这是俄罗斯艺术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影响。
三、 薛范先生的心愿与殷切期望
时代走到了今天,中俄两国关系和人民的传统友谊已揭开了新的一页。中俄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交流更多、更广泛、更深入了。所以,中俄音乐上的交流也应该迈出新的步伐,走出新的路子。对于这一点作为中俄文化交流的前辈薛范老师在翻译歌曲的同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现在媒体上,很少有俄罗斯的东西,这个现象使薛范先生比较担忧。他认为,传播俄罗斯的优秀作品要群策群力,心怀祖国,放眼世界,各方面都应做到真正的多元化。俄罗斯歌曲忧伤而不消沉、伤感而不颓废,能够渗透灵魂,打动内心世界。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给中国的青少年介绍俄苏歌曲,俄罗斯的歌曲能够教给孩子们去追求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生活。
此外,应该积极搜集整理当代俄国歌曲的谱子,翻译、介绍、传播当代的俄罗斯歌曲应该是我们眼前的方向和将来的工作。俄罗斯歌曲从多个社会视角探讨“人的本质问题”,积极着手开始当代俄罗斯歌曲的翻译传播工作是不容忽视的。薛范老师一直认为促进两国友谊的最好方式,就是音乐的交流。他曾说:“那些激励我们去追求崇高理想、追求美好生活的歌曲将永远与我们同行。”
薛范先生对于苏联和俄罗斯歌曲怀着深厚的感情,并投入了全部热情。薛老师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生涯对当代人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他的事迹能够鼓励人们正确面对人生。薛老师是坚强的斗士,如今已年逾七旬的老者以超常的毅力用身体撑起了一座中外艺术交流的桥梁,而他更乐意被这座桥上的路人遗忘。当美妙的歌声响起,人们从歌声中找回弥足的精神境界,薛老师就会开心得满足。
薛范老师艰苦创业的经历与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昭示我们一个真理,中国要独立、解放、富强就要面向世界,学习引进先进的文化、文艺包括歌曲。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各种文化、文艺大融合的趋势凸显,我们青年一代文艺工作者应该以薛范老师为榜样,发挥自己的专长,发扬民族文艺传统,吸收先进文艺思想与形式,尤其是与我国有着传统友谊的邻国俄罗斯的文艺,为祖国文艺建设发展,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贡献青春与智慧。
这次会议是中俄两国音乐交流的重要盛会。请允许我代表我们青年文艺工作者向薛先生表达由衷的敬意,我们要努力实现薛老师由来已久的心愿:衷心地希望俄罗斯有更多的人能把中国歌曲介绍给俄罗斯人民,使中国的文化在俄罗斯得到广泛传播,通过歌声让两国人民走得更近。
祝愿中俄两国的友好关系一年更比一年强。
(本文是作者在2009年哈尔滨中俄音乐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选自《中俄音乐交流•史事回顾与当代反思》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12月初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