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乐友文札

 

 

读薛范先生“有关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之有感(二)

 

(谨以此文献给尊敬的薛范先生并献给那些唱着薛范先生的歌曲走出困境的坚强的人们!)

 

卡  秋  莎

 

    我听过不知多少位中外歌唱家的演唱,但还从来没有如这一次令我如此动容而难忘。我看见好多人放慢或干脆停住脚步,回头看那两个少年,脸上露出不易觉察的会心的微笑。这首歌曲在当时的中国又获得了新的内涵:它是美、是爱、是希望、是鲜花、是阳光……我心里说:“真正的人民歌曲是任何暴力和恐怖都扼杀不了的!”

                                                                       ------ 引自薛范 -----

    当这段文字跃入眼帘时,我在想他的心中可否也曾有那会心的一笑……我不知道,很多年过去了,也是这样的眼神,也是这样的微笑,至今仿佛在眼前……
    他的容颜早已模糊,但这样的微笑却刻在心的某个角落,因某一个场景或某一段文字而唤起过往的回忆……
    这是我童年时的一段小秘密(那年好象7岁),直到长大成人很多年后,才明白当时的他是怎样的处境……
    当我们潜伏在公路边那一片结满蚕豆的菜地里时,云南的气候造就的所有农作物都是那样郁郁葱葱,足有半人高。几个小孩藏身其中,淹没在绿色的海洋里……我们就这样偷摘着这个农场的劳动果实。印象中这个季节是寒冷的,因为偷摘的蚕豆要用铜丝穿上在炉火里烤。
    有一天我们闯入了这个农场的唯一禁地。说它是禁地,是因为这一片菜地突然增加了两个带刺刀的哨兵,他们共同看守着菜地中央那个用稻草搭起的三角型临时窝棚。这种窝棚是晚上值班守夜用的,里面只能容纳一个人,非常的简陋。
    窝棚的主人是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穿着一件灰色的打着补丁的中山装,他非常非常的单薄,单薄的让人感觉风都可以把他吹倒。可就是这样单薄的身体,手上和脚上却拖着沉重的脚链,当他走动的时候,铁链发出的”哗哗”声在空旷的原野上非常刺耳。
    这实在是一个奇怪的人。在我们周围有几个这样的劳改农场,其中一个是关押刑事犯的,那里哨兵林立,围着很高的铁丝网,院子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形,从来不得知。其他几个都是敞开的农场,里面都是接受劳动改造的政治犯。平时也看不出和常人有什么区别,只是他们每天都要在哨声中集合,吃饭,劳动,学习,甚至唱歌……唯有他与众不同。
    他一个人远离营房,孤独的住在那个菜地中央的窝棚里,由两个专门的士兵看守着。每天除了劳动,剩下的所有时间都是在窝棚里度过(包括吃饭)。他的饭菜也是由农场里那个老头专门给挑到窝棚旁的田埂边,再由士兵把饭菜给盛到里面。没有人知道他的名,也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从见到他第一天起,就没听到他说过一句话,麻木的面孔从来没任何表情,他完全就是一个活死人。
    我们就在“他的地盘”上造次。兴许玩得太高兴了,那天我们就开始放声高歌起来,凡是能找得到调的歌曲都扯着喉咙在那里叫……几个小孩会唱的歌曲都差不多。在我生活的那个环境里,周围都是如我父亲一般为了建设祖国而奔赴边疆的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小孩都差不多大,唱的歌曲也都是从父母那里鹦鹉学舌摹仿来的。所以当我们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那首青年圆舞曲时,竟是非常的整齐。
    远处劳动的人们也驻足朝我们这边张望.他突然也停止了手上的动作,缓缓的挺直身体侧耳细听……接着我看到他竟拖着那一身铁链缓缓朝我们走来……天拉!他要干什么?
    哨兵马上发现了这一异常行为,冲到他面前,挡在他前面。我看到他站在那里既不退后,也不前进,就那么固执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面向我们。落日的余辉撒在他身上,逆光使我无法看清他的脸,而他瘦削的身影在菜地上投出一个孤独的弧线,让我觉得他越发的倔犟!另一个哨兵很快过来驱散了我们。他一直站在那里望着,直到我们离开他的视线……
    从小我就是一个非常好奇而胆大的孩子,由于长时间离开父母,当我再回到他们身边时,使我的思想经常游离于他们控制的边缘。而我外省人的身份,在最初的那段日子,常被孤立于小朋友的游戏之外。我非常孤独,经常一个人溜到公路那边宽阔的原野上玩耍,一个人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我一直想知道那天他走过来究竟准备做什么?是想惩罚我吗?带着这样强烈的好奇心,连续几日都不断去“骚扰”。最后,兴许觉得我构不成什么威胁吧,哨兵竟默许了我这样的过激行为。在以后的日子里,对我竟是视而不见……
    于是我有了人生当中最奇妙的一段经历。
    其他的孩子很少涉足这块禁地,因为消息很快就传到父母那里了……唯有我是个例外。从小就是一个叛逆者,即使母亲怎么打骂,常常不能使倔强的我掉一滴眼泪!这让母亲非常的不解和伤心……而父亲很委婉的一句批评也会使我痛哭不止……一个孤独的囚犯和一个孤独的孩子在同一块土地上,前者在辛勤的劳作,后者在那块土地上乱摘乱踩,破坏他的杰作。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和他之间建立起一种很默契的关系。
    我已经忘了最初他是怎么和我搭上话的,只记得那是一段童话般灿烂的日子。这段经历影响了我一生评判事物的标准.从而也塑造了我鲜明的个性.那就是永不人云亦云,偏听偏信,用自己的脑思考问题……有时候真理常常站在极少数人这边……
    我相信,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性格决定人生这句话一点不错。所以一个人童年时的经历是非常重要的,它塑造着你的个性,也在无形中打造着你的生命轨迹……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但他却是一个被人们遗忘在角落里的囚犯。没有人敢接近他!在那段孤独的日子里,只有我这样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悄悄的陪伴着他!他象父亲一样戴着一副黑框的眼镜,说话轻言细语。 从他那里,我第一次听到了最动人的神话故事“荷马史诗”!当他娓娓道来时,他的形象在我眼中变得富有魔力和充满了智慧!他亲切的叫我小鬼!有段时间我天天往那里跑,为的就是听那没讲完的故事。交换的条件当然是我的歌声,还有就是向他讲述家里或邻居的一些琐碎事情。他非常喜欢听“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每当我唱起的时候,就能看到他的眼睛变得非常柔和生动…….
    云南的天空永远都是湛蓝湛蓝的,秋高气爽,四季鲜花盛开。就连菜地里的豌豆尖花也是半人高!潜伏在那样的花海里,嘴里还吃着不知名的偷摘的野果,听着从来也没听说过的希奇古怪的神话故事,那是多么惬意的美好时光呀……
    你可以想象那种劳动场面:当他的身体弯下来在地上播种或拔草时,其实是在和身边草丛里的我说话讲故事。哨兵只能看见他而看不到草丛里的我。在他和我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神慈祥而温和,他的面庞总带着一种平静的不易觉察的笑容。我或躺或仰,有时候我会望着天空说自己的话,都不知道旁边劳动的他能否听到。假如他离的远了,我就会唱歌。有时候,他什么话也不想说,我会一个人在那里看着他劳动或者自己玩,然后悄悄的离开……
    我也记不太清楚了,总之从蚕豆花变成了豌豆尖花,那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吗?还是半年?
    有一段时间没去,突然再去的时候,才知道他有几天没吃东西了。挑饭的老头早已熟识,其实他也是这里的一个劳动改造者。老头拔着烟杆在田埂上蹲着,很远看到我就向我不停招手。我记不清当时为什么会没有士兵,总之老头在给我望风的时候,我跑到窝棚里看到了他。
    他就躺在那里……
    草棚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他和他脚边一个吃饭用的洋瓷碗,和他头边的一只钢笔和两个笔记本。
    他一动不动就象死去一样,脸上的表情非常平和, 嘴皮起了很多泡,我望着他“喂!-------喂!------”的叫着,其实根本就没称呼过他!他确实没名字只有编号!我呼喊着他醒来,听到我熟悉的声音他一定是知道我来了, 嘴角居然牵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嘴巴蠕动着不知在嘀咕着什么,眼睛努力挣开却只能打开一道缝隙………当我静下来的时候,清楚的听到那断断续续发出的声音就是那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他居然也会唱,这让我非常吃惊。因为我从来也没听到过他的歌声,哪怕小声哼哼也没有……当时我想他一定是在做梦吧!也许梦到他的亲人正和他一起跳舞呢……我就那么呆呆的望着他,心里生出这样的幻想……
    我开始伸手去拉他,摇晃他,他全身滚烫象个火炭,但却仍然保持着他的笑容和歌声……渐渐的我开始莫名的害怕起来,我想他快死了吧!于是,我开始哭泣……很快就来了人,用担架把他抬走了!从此再也没看到过他,也不知道他是死还是活……
    但他断续的歌声和那种宁静的微笑却深深刻在我记忆深处,总是在不经意间将它轻轻翻动……
    长大后才知道我们国家那段历史,去翻了很多文革的资料,想知道他是谁?但一无所获!
    现在对我来说,他的名字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些陪伴他的歌声和相伴我的神话故事都已在彼此的心中开满了豌豆花亦或蚕豆花!
    小的时候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他们都喜欢唱同样的一首歌曲?长大后才知道,原来美好的音乐之所以经久不衰,有时候喜爱的不仅仅是它的旋律,而是歌词中所传达的那钟意境,那种人性的美丽!他们曾经经历的美好回忆就在歌声中得以延续!特别是在那样特殊的岁月里,它就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而那些倍受压抑的人们,当他们听到这样的歌声,就会激发起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渴望,从而有生存下去的勇气……
    任何事情都是一脉相通的,音乐也不例外。当薛范先生深夜淋着小雨在窗外聆听那首肖邦的夜曲时,那本身就是一个浪漫而温馨的画面,是一种让人心动的美丽!我常常幻想那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呀:空中飘落的细雨打在他的发间、眉宇、脸上,淋湿了他的衣衫,他一动不动的坐在那儿凝神细听……清脆的钢琴声敲打着寂静无人的街面,微风轻拂,但他却浑然忘我的沉浸在音乐的遐想中……一个少女端坐楼上挥指轻弹,窗外路灯下一个少年默然神往……那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呀……
    而那个不知名的女孩哪里又曾知道从她指间不经意流淌出的声音已经悄悄潜入一个人的心灵,给他带来了创作的源泉,从此一首经久不衰的歌曲诞生了!
    这就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所传达的意境:浪漫和温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树叶,那不是沙沙声,而是两颗美丽心灵碰撞的声音……
    而这中国式的漫漫长夜,已经超越了歌曲本身的含义:“长夜快过去.天色蒙蒙亮……”那些困境中的人唱着它找到了他们心中的希望!


写于二00五年六月十二日夜          
二00五年六月二十四日二次修改          

 

卡秋莎,这是一个童话,我把它当做童话来读,并为之动容。我宁愿这是一个童话,宁愿它以童话的力量打碎人们心灵的坚壳,吹亮人们心中善良的烛火。我宁愿这个童话有世上唯一仅存故事和故事中的那个无名的长者,宁愿这是最后一篇心痛的故事,从此以后,苦难不再攀附在我们的生活。我想,如果所有人都在此刻读这个故事,今夜将无人入睡。

                                                         rover  于20050807

 

                                                                                                   此文转自《静静的白桦林》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