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栏目:薛范活动情况报道 |
薛范在京举办
|
“友谊地久天长—俄罗斯歌曲专场音乐会”
|
共和国在庆祝50华诞的同时,又迎来了中俄建交和中俄友协成立两个50周年纪念。10月7日,北京的一群热心的苏俄歌曲爱好者和8个民间合唱团,在国家图书馆大礼堂联谊演出了一台名为“友谊地久天长——俄罗斯歌曲专场音乐会”。
这是由著名翻译家薛范一个人发起、筹划并组织的一台非营业性音乐会。自愿参加演出的合唱团,包括特邀的指挥家胡德风、歌唱家郑允武、主持人杨华等,非但得不到任何劳务报酬,而且各团还需拿出300元,凑钱支付场租费。更有那为音乐会自制的每人一身崭新的演出服,并不在这300元之内。音乐会上没有演唱那些人们早己详熟的歌曲,而是推出了一批舞台上较少甚至从未演唱过的优秀的苏俄歌曲和民歌,全部曲目均选自薛范编的《俄罗斯和苏联合唱珍品集》。
参演的合唱团中,有最早在北京掀起群众性演唱苏俄歌曲热潮的卡林卡合唱团;后起之秀金麒合唱团;有以中老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哈军工校友合唱团和快乐风合唱团;有从童声合唱团走出来的青年人组成的童心合唱团;国家图书馆合唱团以及成立刚一年的新世纪合唱团。他们与韩英、王捷等业余演员,以合唱、独唱、重唱形式首次将《纤弱的花楸树》、《远处的篝火闪着光》、《我走向急流的河畔》、《窑洞里》等歌曲传递给观众。80年代前苏“流行歌坛女王”布加乔娃唱红的《百万玫瑰花》改编的合唱曲,首次用合唱演绎的女高音独唱《百灵鸟》,新颖别致。而那首脍炙人口的《三套车》则是全新版本,新的领唱加合唱曲谱,并首次采用张宁译配的歌词,不见“老马”,但见“姑娘”。
在音乐会的终场,舞台上下齐声和着掌鸣,高歌一曲《莫斯科——北京》(朱子奇、周巍诗译配)。这首50年代响彻中苏大地的歌曲,在沉寂了40年后重又在人们心中激荡。正如薛范写在音乐会前的一段话:“今天,我们演唱苏联歌曲,不仅是因为它经久不衰的魅力和厚重的文化品位,也不仅是对过往时代的追忆,更多的是对未来新世纪的信念,是对我们曾经拥有而如今正在失落的许多弥足珍贵的东西的呼唤。”
鲜花簇拥着薛范,这位令人崇敬的翻译家瘦小病弱的身躯在美好的歌声中变得高大。两年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亲手为他佩戴过“俄中友谊勋章”的胸襟,又新添了两枚10月5、6日分别由中俄两国政府授权的“中俄(俄中)友谊纪念奖章”,这场成功的音乐会和经他翻译的近千首苏俄歌曲,让崇高的荣誉永存。 |
《音乐周报》记者/紫茵 |
本站统计报告 [自2007年9月6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