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栏目:薛范活动情况报道 |
“ 薛范音乐现象”实录 2003.12.14——2003.12.22
|
郑 好
|
一
在红嘴鸥带着西伯利亚的问候如期归来的日子里,薛范这个和春城有缘的世界名人再次光临昆明。非常荣幸的是,昆明成了“薛范从译50周年祝贺音乐会”
除了北京、上海外的第三站。
薛范从北京抵达昆明,恰逢云南大学第四届“蓝色理想”大型活动隆重开展。本次薛范音乐会的主办单位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经济生活台和云南大学学生会,特意把第一场音乐会定在云南大学北校区礼堂。15日晚,精彩动人的薛范译配作品的演唱,加上主持人王挥宇、文闻特意将大学生“讲求诚信、树立崇高理想”的呼唤,与对薛范艺术人生的艰难历程和巨大成就的颂扬自然地结合在每个节目之间的朗诵词中。两位主持人在临近期末考试和考研的紧张日子里,挤出时间,在晚会前拜读了三大册有关薛范的资料,带着对薛范的了解和崇敬,成功地主持了这场特别的音乐会,使前来欣赏音乐会的全校师生、薛范歌迷、武警官兵、观众朋友们倍受启示和震撼。掌声、献花、彩旗、签名、交谈、合影……持续到了深夜。云大几位在幕后工作的同学说:“这么动人的译作,这么辉煌的人生。如果不见到薛范先生本人,谁也不知道他二岁就因病致残,全靠自学而成为中国和世界著名的音乐学家、翻译家和作家。“一位女同学眼里闪着泪花说:“久违了,久违了,‘你我永不忘’。从今后,薛范老师会一直伴着我走向未来,伴着我们去实现心中的‘蓝色理想’。”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的领导得知薛范在昆明的时间不多了,执意请薛范来到学院。在与几百名学生面对面交流后,同学们知道薛老师自学了几门外语,就请他讲授学习外语的好办法。“只有反复记忆和应用,并在可能创造的外语环境中刻苦练习,我只有这个
笨鸟先飞的办法。”大家都会意地笑了。应同学们的要求,薛范第一次在大学生面前唱了他译配的英国歌曲《没人要的孩子》。唱完后,他看大家还沉浸在歌词的悲凉意境中,就说:“听了C·柯恩的这首令人心碎的描述盲童苦难的歌曲,大家可能不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动人、最动情的一支通俗歌曲……”同学们停了一会儿后,才会意地惊讶地叫出声来:“啊……”薛范接着说:“不要一说到通俗歌曲,就认为它无非就是风花雪月呀,情呀,爱呀。”世界上最残酷的是时间,一晃三个小时就过去了。薛范老师,您50年的学习,50年的追求,50年的成就,我们都知道了。今天,您和我们的见面,您对我们的建议,您给我们的教导,会成为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一课。
“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就是薛范在和云南电视台七彩影视艺术团及艺校的中小学生们畅谈理想的见面会上留给每一位学员的亲切教导。薛范老师刻苦学习和创作的故事,真实诚恳的回答,不断被热烈的掌声打断。云南电视台七彩电视艺术团和云南电视台七彩艺术培训学校,在薛范老师尚未到昆明时就约定了要请他来艺术团、来学校和大家见面;并把这次见面、学习活动列为“张开理想的翅膀”系列活动之一。为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和取得应有的效果,台艺术团和台艺校提前向大家发放了关于薛范、关于理想的调查问卷。大家事先就作好了充分准备。长辈们能来的都来参加了和薛范的见面会。家长一致说;“引导我们的孩子们追这样的明星,我们特别支持、特别高兴。”
在第一场“薛范翻译作品音乐会”上,在昆明“音乐之声”组合唱完《请理解我》这首歌后,薛范先生有些激动,推着轮椅靠近舞台,大声地对演员们说:“这首歌,在全国,你们是第一个唱,唱得很好!”同学们听后,都高兴而自豪地笑起来,叫起来。
为了能参加薛范音乐会的演出,昆钢老同志合唱团的66位团员克服了路远、住地分散等各种困难,自费包着大客车统一来回。他们表演了合唱《小苹果》。在歌曲结尾处的十几个小节,全体演员整齐如一的欢快脚踏节奏骤然响起,随着轻盈、跳跃的手风琴声和口哨声,全场观众配合以激动人心的掌声,这实在是最具特色、最具感染力的艺术享受。
薛范克服了身体上的极不方便和一周来各地邀请、交流活动后的劳累,还因盛情难却,来到往返200多公里外的石林县尾则乡宜政干塘子村,同这个村的村民们、阿诗玛、阿黑哥们在篝火旁举行了联欢。他说他特别喜欢云南省教育厅老教师合唱团送给他阿诗玛铜像。在行将离开昆明的前一天晚上,他情不自禁地唱起石林阿着底艺术团教给他的《敬酒歌》。他唱着,他想着。我们相信,这梦系魂牵的彩云之南的纯情,会一直伴着他译配的灵感,直到永远永远。
二
“薛范译作音乐会”刚在隆冬的北京结束,他就急匆匆地飞来昆明。“春城真好!”这是他边陲之行的第一句话。
12月14日下午4点40分,薛范入住云南大学国际交流中心。才坐定,他就开始为本次音乐会特别设计的1230份节目单签名,加上为作为他从译五十周年纪念而出版的世界歌曲精品集、他译配的俄罗斯歌曲集、世界合唱歌曲集以及他的其他著作签名,足足签了一天一夜。在与各大、中、小学生见面交流会上的签名更是无法统计。在昆明机场入口处,当过往旅客从云南电视台七彩电视艺术团在现场摄影、抢镜头的小记者那里得知抵达的是薛范时,也纷纷上前请他签名留念,以致迎接他的小车一时无法关闭车门。
薛范翻译作品大型音乐会举办了两场,参加演出的演员共计604位,其中有高校教授合唱团、师大附中校友合唱团等15个合唱团,还有各种组合以及独唱演员。欣赏音乐会的学生、观众、军人、薛范歌迷等有1720多位。在春城的九天里,按预定计划,昆明“一二一”合唱团、老战士合唱团等8个团体和组合的1360位音乐爱好者,分别与薛范联欢,还举行了新春音乐会、团庆音乐会。特别是刘寅、宋佳林、王赣生、高保年、表文梁等云南著名歌唱家都在薛范身旁,零距离地放声歌唱,倾诉仰慕之情。在9天的演出、联欢、指导、交谈中摄下的照片不计其数,其中仅一个团与薛范的合影就有8本、300多幅。9天的全部合影,完全可以举办一个“薛范译配作品演唱会昆明行”的影展。特别不能忘怀的是,昆明“音乐之声”、“云南省教育厅教师合唱团”等3个团在和薛范的联欢快结束时,都不约而同地把薛范请到场地中央,全体人员,或几十个、或几百个围着他,手牵手地唱着他译配的歌,跳着集体舞,一首接一首,一曲接一曲,不愿和他说再见,不愿和他分离……
很多家长把自己才四、五岁的孩子拼命地推到薛范的身旁,抢拍下孩子与薛范的合影。这是可以理解的。在19日“云南电视台七彩艺术团”的追星场面中,有这么一个感人的镜头:一位父亲高举着自己才一岁半的才宝宝,越过拥挤的人墙,一定要留下孩子与薛范的合影。这位年青的父亲说:“等孩子长大后,我们要给他讲述薛范老师的故事。”《五朵金花》的作者、81岁高龄的王公浦先生不辞辛劳,15日晚赶到城南的云南大学北校区聆听首场薛范音乐会;不怕夜深,16日晚亲临“音乐之声”组合的60多位朋友与薛范共聚一堂的家庭音乐会;不顾路遥,19日下午往返于北市区月牙塘与金殿区,参加薛范和大学生们的“面对面、心连心”活动。同薛范见面、听薛范音乐会的,有1岁多的孩童、有81岁的老人、有越南朋友、有美国归来的同胞、有香港著名摄影家,还有一位外籍友人第二天上午就要回国
,但他把一切事情都搁在一旁,今晚一定要到“薛范翻译作品音乐会”来一饱耳福。这位友人的一番话令我们为中国人自豪。他说:“薛范译配的很多国家的民歌、古典歌曲和现代歌曲,往往在中国的传唱者和知音要比这些歌曲发源地的传唱者和知音还多,因为薛范在译配这些歌曲时,在每一首后面都精心撰写了关于歌曲背景和特点的介绍。这说明了薛范先生在从事这项工作时的刻苦、严谨和深入,他的成就是非凡的。”
三
夜深时分,薛范来到本次音乐会的主办单位之一的云南经济生活广播电台的直播间,为大家主讲“合唱艺术”、“歌曲的译配”和“各国歌曲的练唱”等专题。省歌舞团附属合唱团、昆明市工人文化宫爱乐女子合唱团、各大学和中学的学生们都认真收听了本期节目。从14日到22日这整整九天,每天的上午、下午和晚间,薛范的日程都是排得满满的,他的身旁都是挤得满满的。明天,薛范就要从红土高原飞回东海之滨了,在昆明度过了没有休止符的这些日子后,该让他喘口气了。世博园的天然和翠绿、黑龙潭的清池和浊池、泛香的腊梅、千年的松柏、空灵的远山都欢迎他,抚慰他,感激他。在世博园的半天,赵子诚、周建民两位朋友推着或抬着薛范的轮椅在奇花异葩中穿行。黑龙潭的217级石阶,也是这两位朋友将轮椅连同薛范一起抬上抬下。本次活动筹备了3年,举行了9天,这一切的一切,包括那些幕后的动人故事,都一并录入了薛范和云南人的记忆库,将在那里永久地珍藏。
孩子们在思考理想。
青年人在思考价值。
中年人在思考光阴。
老年人在思考人生。
而薛范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让我们都读懂了。
您用意志和生命筑就的音乐殿堂,让我们共享;您用知识和心血诠释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永不忘……
2003.12.22 于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