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栏目:乐友文札 |
薛范的启示 ——为“薛范翻译作品合唱音乐会”所写
|
陈 远
|
命运注定薛范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卓越的人总有其不平凡的遭际与经历。 2岁患小儿麻痹症而酿成下肢残疾,行动靠轮椅;高中毕业后由于生理限制而无缘进入高等院校,靠自学弄通学懂俄、英、法、日等多门外语;自小爱音乐,即使从未有能力使用踏板却也练了多年钢琴…… 清醒又理智的薛范、有抱负有毅力的薛范根据自身的条件,确立了终生的奋斗方向而终于成就为国内有数的外国歌曲译配大家。 在中国,薛范的位置是奠定了的,薛范的功绩贡献是认可了的。纵使有那么一天,中国的许许多多的人都能用俄语唱俄国歌、用英语唱英美歌、用法语唱法国歌、用日语唱日本歌……薛范也毫无疑问地要作为中国音乐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人物而载入史册。 就中国的教育国情看,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末,中国需要薛范,从21世纪开始的一段相当长的日子里,中国仍需要薛范。 二 薛范译配的歌都是追求幸福追求光明的歌。 “萧疏鬃已斑,欢笑情如旧”。不少在学生时代唱过薛范的歌的至今聆听仍觉得回肠荡气、富于余味。一些优秀的歌曲,当它曾经在青少年的灵魂深处照耀的话,就能刻骨铭心。难怪有些年过半百的人感触万千般地对薛范说:“您的工作影响了我们整整一生,影响了我们整整一代人”。 三 历史的发展真是可歌可泣。 当年,我们在吟唱苏联歌曲《丰收之歌》、《你不要忘》、《心儿在歌唱》、《我亲爱的母亲》、《山楂树》……时,心里对未来怀着的是多么纯真美好的想望。但是,当“我们没有见过别的国家,可以这样自由呼吸”顷刻之间成为破碎的梦境,苏联变化为已经过去了的一个名词时,体验过动荡人生的善良正直的人们在震惊之余并没有把曾经激荡人心的歌曲随之丢弃。因为,这些歌曲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期待与憧憬。 期待与憧憬也是生命的原动力。 四 时代毕竟有了新的扮相。 从前的年轻人都喜欢薛范译配的歌,现在的年轻人是否也都喜欢薛范当年所译配的歌呢? 健康、明快、崇知、向上的音乐始终应该是社会音乐生活中的主流音乐。把薛范介绍给年轻人、把薛范译配的这部分歌曲介绍给年轻人,就是希冀主流音乐在年轻人中间弥漫荡漾。当然,跟50年代较为单调的音乐样式和内容相比,在当今的社会趋向中,各种流派(倘若都能称之为流派)的音乐已经在周遭响起,如果因此而令一些人对薛范译配的诸如此类歌曲敬而远之,那可的确为文明进步中的悲哀! 不过,幸福与光明总是人们愿意为之礼赞为之讴歌为之想往的。是故,充满着幸福与光明的薛范所译配的歌曲一定永远能够在年老的人、年轻的人当中找到眷恋者、找到知音人。 写于1999年4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