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栏目:年轻网友来信摘录 |
|
唐薇来信摘录
|
……我也有一个不情之请想麻烦您为我解答一下。因为我很喜欢苏联的歌曲和电影(特别是六七十年代拍的一些经典老电影),《办公室的故事》里那位女局长的扮演者阿莉萨·弗莱因德利赫是我最最喜欢的演员(我不是不追星,只是从来不追低级影星)。我想收集所有阿莉萨演的电影,可是搜遍了所有的网站和音像店,好不容易才买到了少数几盘,还是俄语版的,因为中国根本没有引进过这些电影,所以没有翻译和配音,没人看得懂自然也就没有销售。但是这些电影都是非常优秀的,像《跟踪者》(获意大利金奖)、《老式喜剧》、《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阿莉萨凭此部电影获俄罗斯尼卡奖的提名奖),也是在那段时间,我常上一些中俄交流网站,才知道了您的大名及电子邮箱。所以我想请教您:
1.
什么地方可以以人民币方式购买到苏联早期电影(RBC网站有我要的电影可他们只收美金)? 2. 为了看懂这些电影和歌曲,我决定学俄语。我的理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到圣彼得堡去亲眼看一看阿莉萨演的话剧,并能早日看得懂阿莉萨的俄文个人网站。阿莉萨与您同岁,今年己70高龄,仍然活跃在俄罗斯的电影和戏剧舞台。作为一个著名影星,其女婿又是圣彼得堡市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我想她是不会缺钱用的,演戏己经成为她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诠释。日本有一位叫远山正英的老人,己经九十几岁了,还到中国来带领中国的治沙队深入撒哈拉治理沙漠。我看过一个有关他的纪录片,他在沙漠里热得汗水把帽子都湿透了还自己扛着锹挖坑种树,回日本时与中国队友依依不舍,哭得老泪纵横,我深受感动,就像我在电视上看的关于您的报道一样。现在中国年纪轻轻的影星、歌星,没什么真本事,出场费张口就要几十万、上百万,没钱不干活,居然还有那么多的疯子看见他们会尖叫。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一个令人迷失自我、分不出黄金与砂砾的年代。所幸的是,我还保持着一份清醒的自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管它是否落伍。令人遗憾的是,如今俄语也似乎“落伍”了。原来中学生的外语课本学的就是俄语。现在呢?偌大的一个上海书城,还有它对面的外语书城,我去找俄语教材,英、日、德、法的外语书摆得快堆上了天,俄语被挤在大厅的一个角落里,一个四层书架放了两排,下面两排还被阿拉伯语书占去了。看中了书,书店又没磁带。而且大部分书都是速成刊物,只教一些常用句,甚至有些还用中文字来标注读音,那样学成的俄语估计只有他一个人听得懂。所以想请教您,哪里可买到正规、系统的俄语教材,从入门开始,到一定深度,就像《许国璋英语》那样的教材……
唐
薇 2004年6月30日
|
……我想,我这一生,大概从此每每听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苏联歌曲都会流泪了吧!虽然,我没有把青春挥洒在那个年代,也无法真正体会到中年人听到这些歌曲时的复杂心境,但是我的泪水中,既有对美仑美奂纯艺术的赞叹,又有对珍贵文化日渐流失的痛心! 是的,现在还有一批中老年人在热爱、传播着这些歌曲,但是,将来的几十年呢?这些瑰宝是不是就该“入土”尘封了?人类的悲哀啊!如今当人们有充分的自由去随心所欲的时候,人们却变得好坏不识,变得盲从逐流,变得自己放弃了欣赏的权力。我怎么能不流泪? ……记得有人采访过一位专业配音演员,问他对于一个配音演员来说,最高的境界是什么,他说,他认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们忘了是他的声音,而认为这是戏中的主角发出的声音。就因为他这句话,我没能记住他的名字。我流泪是因为我向往着那种场景:当空的皓月照着白桦树、潮湿的泥土散发着青草的芳香,林间的恋人在互诉衷肠……这种场景这样近又这样远,而我永远也无法拥有它!就像我追随阿利萨,她像太阳一样照耀着人们,却不知有一个人在阳光中爱着她!正因为种族、国籍、年龄等等的差异,使她永远也不会认识我,而我永远也无法靠近她。于是,就有了美感、有了梦想、有了伤怀、这种伤怀会在手风琴伴奏的俄罗斯旋律中迸发,引起心灵的颤动和触痛。这是我流泪的另一个原因。 歌词是一首歌的灵魂,是用精练押韵的语言将作者真切的心声表露出来,如果我们听不懂歌词,我们就无法感受到作者传达的内容,也就辜负了他的用意。为什么我想学俄语,因为没有人为我翻译,听来看去,只是瞎猜。是您,用二次创造让这些歌曲属于了中国,所以,我感谢您。
唐 薇 2004年7月11日
写这两封信的是一位才二十多岁的大学毕业生,目前在某公司供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