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薛范文苑

 

 

索洛维约夫·谢多伊和他的十四首歌曲

 

(音乐广播节目)

苏联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

 

   

 

[]1907425日,彼得堡的沿街街树上已见绿意了,索洛维约夫一家也添了一个小儿子,取名叫瓦西里。一家人虽然挤在一座大楼的阴暗的地窖里,一家人虽然仅仅靠老索洛维约夫打扫打扫园子得来微薄的报酬来维持生活,却也并不反对小瓦西里的出世。何况1905年的俄国第一次革命风暴刚过去不久,谁的心中不怀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望呢? 

[]瓦西里虽然没有“福分”投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然而他的音乐环境倒也不算坏。爸爸那架破旧的小手风琴拉得挺棒的,妈妈又是唱民歌的好手。哥哥姐姐呢,年纪虽小,却也喜欢弹弹唱唱。瓦西里七八岁的时候就能够把听来的歌曲用吉他和曼陀铃流利地弹奏了。并且还时常加以变奏。 

[]大楼里有一家小电影院,那里有一架钢琴。瓦西里每天做完了功课以后,便去帮放映师整理胶卷。放映师也因此允许瓦西里弹一会钢琴。于是,钢琴成了瓦西里不可分离的朋友。瓦西里无师自通,仅靠自己的听觉,很快学会了演奏一些曲子,并且成了学校晚会中或者业余音乐会上不可缺少的小钢琴家。

    不过,即使瓦西里自己也好,或者他的父母也好,都不敢幻想他有一天居然能受到正规的音乐专门教育,居然会成为一个作曲家。 

[]十月革命,给这个扫园子工人的儿子——瓦西里打开了一条光明大道。索洛维约夫一家从阴暗的地窖里搬到了一座有着钢琴的宽敞的住宅里去。十岁的瓦西里也开始跟一位女教师学习钢琴。 

[]中学毕业后,瓦西里先后在好几处俱乐部和文化馆工作过。这位十六、七岁的少年经常随着舞台上剧情的发展进行即兴伴奏。充分显露了他的才华。

    1929年,瓦西里考取了列宁格勒的中央音乐专科学校。考试的时候,照例是要交自己的作品的。瓦西里不懂得记谱法,交不出作品,可是他却按照主考的委员们临时提出的要求,当场在钢琴上弹奏出来,似乎他早就胸有成竹了。

    两年后,他转到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作曲系。写了不少歌曲、浪漫曲和钢琴曲。笔名就是——谢多伊。 

[]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的早期作品,因为我们缺乏这方面的唱片资料,只好从略。今天我们来着重介绍他成熟时期的、即从卫国战争初期起所创作的一些歌曲。 

             《唱吧,我的手风琴》(又名:亲爱的哨所))唱片放进。

[混播]

[]

在那遥远的边疆,

绿荫中一座营房,

一个卷发的青年

拉起了手风琴歌唱。

 

驻守边疆的战士,

决不让敌人猖狂。

我们热爱祖国,

象热爱情人一样。

(唱片放完) 

[]这首抒情歌曲想必听众们都已非常熟悉了吧?这就是作曲家1941624日写的《唱吧,我的手风琴》。它很快就传遍了前线和大后方。当时受欢迎的程度,并不下于阿列克桑德罗夫的《神圣的战争》。 

[]苏联作曲家一向是和人民在一起的。敌人来进犯的时候,保卫祖国的责任同样也落到作曲家们身上。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继《唱吧,我的手风琴》之后,写了许许多多歌曲来激发人们的斗志,巩固人们的必胜的信念。在战争时期,这些歌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海港之夜》唱片放进 

[混播]

[]19418月写的《海港之夜》可说是他这一个时期里最成功的作品。静静的夜晚,静静的海港。一群水兵不久就要出发去作战了,他们向家乡唱着告别之歌。这歌声里面只有苏维埃人美好的愿望,却丝毫没有伤感、凄楚的味道。微风送来的手风琴声、悠扬的歌声、轻轻拍岸的海涛声织出一幅十分动人、十分形象的画面。 

[]

唱吧,朋友们,一起来歌唱,

在这夜晚的静静的海港,

明天我们就要告别家乡,

航行在遥远的海上。

(唱片放完) 

[]无论是《唱吧,我的手风琴》中一个边防哨兵的独白,或者是《海港之夜》里一群海员的合唱,苏联人民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总是溶合在一起的。对祖国的爱成了索洛维约夫—谢多伊歌曲中主人公一切高尚情操的泉源。 

[]1943年,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由于上面这两首歌曲获得斯大林文艺奖二等奖。 

                《当歌唱的时候》唱片放进 

[混播]

[]歌曲《当歌唱的时候》。前方的战士怀念着故乡的爱人,他安慰远方的姑娘,说: 

[]

尽管战火还在燃烧,

尽管你我相隔得这么遥远,

但你唱起歌来的时候,

你会觉得轻松一些,

等到胜利的那一天,

我一定回到你的身边。 

(歌声继续) 

[]听!多么纯朴,多么真挚!多么温暖! 

(唱片放完) 

[]音乐和语言结合得这么好,这么透彻地传达出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从人的内心深处涌出来的歌声,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的这种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在他后期的作品中,特别是他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卫国战争期间,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经常到前线、部队并跟士兵一起生活。4年里他一共写了70首左右的歌曲。战争的最后几个月里创作的《春天来到了我们战场》或者叫《夜莺》,可说是他这一时期的压卷之作了。一九四四年优秀创作歌曲评奖时,这首歌荣获了一等奖。 

[]夜莺,在欧洲人民的心目中,是幸福和爱情的象征。但在这首歌里,夜莺已经不仅是意味着寂静花园里的幽会,或是男女之间的恋情了。而成了家乡、亲人、和平、幸福和一切美好事物的使者。 

                   《春天来到了我们战场》(又名:《夜莺》)唱片放进

 [混播]

[]战争快要结束了,胜利就在眼前了。听,连夜莺都来到战场了。 

[]

战士们想起了家乡,

家门前碧绿的小花园,

有夜莺整夜在歌唱,

还有人等我们回家乡。 

(歌声继续) 

[]

夜莺啊,夜莺,你别唱了吧!

让战士们再睡一会儿吧! 

(唱片放完) 

[]尽管今天还有“炮在响”,尽管“到明天又要拿起枪”,但战士们已经透过烽烟,通过夜莺的歌唱看见了未来的日子了。对胜利的信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在这抒情的曲调里表现得十分强烈。

    同样一个题材,在《我们有好久不在家》这首很受人欢迎的抒情歌曲里,却完全又是另外一种格调。战争休息的时候,战士们围坐在一支蜡烛的周围,聊起了家常。 

                           《我们有好久不在家》唱片放进 

[混播]

[]节奏是从容不迫的,旋律按照语调的起伏平稳地进行。仿佛战士们在促膝娓娓交谈,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好几个人异口同声。 

[]

我们有好久不在家,

不知家乡怎么样了。

想当年我们曾和姑娘们

散步在故乡的田野上。

 

朋友们,让我们来干一杯吧,

让我们的歌声飞回故乡,

告诉我们心爱的人儿,

千万不要把我们遗忘。 

(唱片放完) 

[]1945年,伟大的卫国战争终于胜利结束了! 

          《起飞的时候到了》唱片放进 

[混播]

[]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的创作风格在胜利以后有很大的跃进。歌曲转向开朗、乐观、幽默等等。例如我们现在听见的、在胜利初期写下的歌曲《起飞的时候到了》就是。 

(唱片放完) 

[]上面,我们播放给各位听的,大都是抒情歌曲。其实,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还是个写诙谐歌曲的能手。

    《小伙子赶车》是一首富有幽默诙谐情趣的歌曲。它的风格十分近似俄罗斯民歌中的“爱情对口唱”。主歌的前半段略带些善意的嘲笑,叙述一个赶车的小伙子看见美丽姑娘时的情形;歌曲的后半段则刻划小伙子不知所措的窘态。副歌和钢琴伴奏共同模仿着淙淙的流水声。 

             《小伙子赶车》唱片放进 

[混播]

[]

有个小伙子赶着大车,

遇见一位洗衣裳的姑娘,

那姑娘只朝他笑了一笑,

头也不回地走了。

哦,多么年青,多么漂亮啊,

眼睛象星星一样。 

(唱片放完) 

[]1947年,由于歌曲《起飞的时候到了》、《我们有好久不在家》、《小伙子赶车》,作曲家第二次获得斯大林文艺奖金二等奖。 

[]和平,这是苏联人民花了极大的代价换来的。人们不会轻易忘掉这次大战。而那些曾在保卫祖国的斗争中立下丰功伟绩的英雄们,更应该受到永远的纪念和歌颂。索洛维约夫—谢多伊写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曲子,例如《歌唱克拉斯诺顿英雄》便是叙述青年近卫军斗争的故事。进行曲的节奏结合了浪漫曲的旋律,感情也比较深沉内蕴,这首歌跟杜那耶夫斯基《卡霍夫卡之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歌唱克拉斯诺顿英雄》唱片放进 

[混播]

[]

谁在深夜里还不睡觉,

搞得敌人双脚乱跳?

谁在大厦上升起红旗?

红色的传单到处飞飘。

 

事情发生在克拉斯诺顿,

残酷的战火在燃烧,

共青团员坚持地下斗争,

为我祖国争荣耀! 

(唱片放完) 

[]1947年为话剧《路途的起点》写的插曲《共青团员告别歌》已是家喻户晓的歌曲,我们不用多作介绍。据说最初有人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不禁激动得流下泪来。这首歌使他们回忆起1941年离别家乡、开赴前线时的情景来。 

            《共青团员之歌》唱片放进 

[混播]

[]

听,战斗的号角发出了警报,

共青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了征途,

别悲伤了,亲爱的好妈妈,

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唱片放完) 

[]同年,作曲家完成了一组套曲《一个士兵的故事》,又名《士兵的归来》,一共包括6首歌曲,反映了国家开始从硝烟连天的局面转向和平生活。其中有两首是特别成功的。一首是《手风琴在伏洛哥达郊外歌唱》,这首歌一问世就流传开来。过去的坦克兵,现在成了拖拉机手。尝过炮火滋味的人是格外懂得和平劳动的意义的。他行走在自己流过汗水的丰饶的土地上,心里充满了按捺不住的喜悦。快速活跃的旋律不禁使我们也感染了他那种欢乐的心情。 

                《手风琴在伏洛哥达郊外歌唱》唱片放进 

[混播]

[]

看他拉着手风琴,

行走在丰饶的田野上,

黑麦向他问候,

燕麦为他伴唱。

姑娘们全都抬起头,

向他这边观望。 

[](副歌)

哦,田野,田野,

滚滚翻动麦浪,

小麦金黄,

稞麦茁壮,

听歌声飞远方。

(唱片放完) 

[]另一首是《同团的战友们,你们如今在何方?》。当那夕阳西沉的时候,战士怀念起他同团的战友来。过去在战场上,共同的命运曾把他们连结在一起。如今在和平的日子里,他也希望战友们能经常在身边。 

                 《同团的战友们,你们如今在何方?》唱片放进 

[混播]

[]

亲密的战斗的伙伴啊,

愿你很快来和我相见,

让我们来回忆艰苦的行军,

来看看这儿幸福的家园。

哦,你们如今在哪儿呀,

我那亲密的战斗的伙伴! 

(唱片放完) 

[]这首歌纯朴、严肃、真挚。渴望和战友相聚的赤诚之心在歌曲里表现得十分感人。其实,这仅仅是这首歌曲才具有的优点么?我们前面听到过的一些歌曲,哪一首不是如此呢?在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的笔下出现过各色各样的普通的苏维埃人。这位作曲家总是用他那支富有感染力的笔去探索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的一切,打开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对祖国、对乡土的厚爱,对从事伟大事业的自豪感,对敌人的仇恨,创造性劳动的欢乐,对亲人朋友的关怀,以及对心上人儿的一片柔情。在他那听来似乎清淡平稳的旋律中永远蕴含着那么浓的感情和意境,叫人听了真是回肠荡气、回味无穷。体裁多样、风格独特,音乐语汇丰富,——这就是索洛维约夫—谢多伊歌曲的特点。 

              《一里又一里》唱片放进 

[混播]

[]

一里又一里,

我要走遍祖国大地,

心上人儿,你在哪里?

我在窗外等待着你。

祖国是如此美丽,

愿心爱的朋友永远和我在一起。 

[]这是浪漫曲《一里又一里》。 

(唱片放完) 

    获得联欢节歌曲比赛一等奖的抒情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一首很受欢迎的歌曲。这首歌继承了俄罗斯古典浪漫曲和俄罗斯民歌的优秀传统,写出了崭新的时代感情。它的艺术成就达到了十分高的水平,以致突破了歌词所规定的狭隘的境界。苏联音乐界称之为“心灵的歌”,参加联欢节的各国青年是一路上唱着这首歌告别莫斯科的;美国青年钢琴家克莱本在获得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一等奖时,情不自禁地激动地弹奏起这个曲子来。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唱片放进 

[混播]

[]

深夜的花园里,听不到一些声响,

只有心爱的姑娘伴在我身旁,

远处隐约可听到有人在歌唱,

哦,难忘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唱片放完) 

[]由于《一里又一里》、《如果是全球年轻》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5首歌曲,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于1959年获得了最高的荣誉——列宁文艺奖。 

              《旅途之歌》唱片放进 

[混播]

[]索洛维约夫—谢多伊是列宁格勒作曲家协会的主席,又是最高苏维埃的代表。如果说,他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首先就是: 

[]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从生活中汲取养料。

            歌声继续 

[]让我们就象现在这首歌曲里所唱的那样,祝瓦西里·巴甫洛维奇“一路顺风”!

 

                                                                                          19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