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一位吉林省辽源市的即将上高中学生,我叫潘鹏旭。这个城市很小,很小,城里喜欢苏联歌曲的人,据我所知类似我的很少,很少。然而我并不孤独,因为我知道,在华夏大地上有许多喜欢苏联歌曲的人。我们“天涯若比邻”,在网络上有许多的联系,而您,则是我们的偶像。
认识您,就是源于《喀秋莎》。我在初一的时候,再次听到了这首歌,不知怎的,就真的喜欢上了苏联的歌曲,进而真的开始寻找资料了。于是就知道了您,知道了您的译配。为什么这么说呢(强调“真的”)?就是因为我的记忆里,曾经有过苏联歌曲的影子。记得小时候看电视,有一次无意中看到了一个演唱会,貌似是某个军队文工团,里面的很多歌都不记得,就记住了两首:《共青团员之歌》《海港之夜》。
“再见吧,亲爱的妈妈,请您吻别您的儿子吧!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Прощай, любимый город!再见吧,可爱的城市!
Уходим завтра в море,明天将启程远航,
И ранней порой ,Мелькнет за кормой
当天刚发亮,在那船尾上,
Знакомый платок голубой.
只见蓝头巾在飘扬。”
这两段(记忆中只有这两段)不知陪伴了我多少日日夜夜。可是,让您见笑了,当时我却喜欢美国。毕竟美国让很多小孩子都向往。初二了,心智成熟了,开始认清了。认清了社会主义才是正途进而开始喜欢苏联,于是就有了一个徜徉在苏联歌曲,苏联军事,历史,文化海洋中的青年。
作为一个男生,冲动的喜欢一个事物是很正常的,不过我可不是冲动。是经过了一些比对,客观的得出结论的。
还是说回来,您的翻译让我感到几乎就是中国人在说话,不会感觉生涩,朗朗上口。您的翻译真正达到了“信,达,雅”。按照禅宗的话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们听到这样的词,怎么会不喜欢上呢?
现在啊,跟您说句实话,现在我的同龄人很多都只会喜欢外表美,唱歌好听的日韩等歌星,对欧美歌曲有的人都不置可否。更别说中国,欧美,苏联的老歌了。
而我不一样。我现在会包容悦纳了。激进的我在您的个人网站里找到了您译配的各国歌曲。耐心看完了从而理解了它们的美。音乐确实是一种“世界语”,您的译配拉近了我们与世界人民的距离。谢谢您!
我近来申请了一些钱款,想向您购买两本书籍。望您给我签个名留念,万分感谢!
购买书目: 《俄罗斯民歌珍品集》 《俄苏名歌经典1917-1991》2007年版 共90.8元。
地址:吉林省辽源市XXX信箱 联系电话XXXXXXXXXXX
最后向您致以最深的敬意与感谢!祝愿您身体健康!您是我们的旗帜,我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