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薛范活动情况报道

 
 

 

警钟长鸣·珍爱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劫难,它让人类领受了一次血与火的洗礼。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60年过去了,我们始终没有忘记那些为战争而捐躯的英雄们以及在战争中牺牲的无辜的人民。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胜利,我国各地都将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表达心中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同时也警示世人,呼唤和平。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中国、欧美各国和苏联共同奋战的结果。59日是苏联的胜利节,为庆祝这一伟大的节日,423日晚,在北京的国家图书馆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一场《警钟长鸣·珍爱和平》——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俄苏歌曲专场合唱音乐会。这台音乐会纯粹是由民间自发地举办的,揭开了我国今年一系列纪念演出活动的序幕,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表达对那个伟大年代的敬意。

 俄罗斯总统“友谊勋章”和中俄(和俄中)友谊奖章获得者、著名翻译家薛范先生亲自发起并策划了这台俄苏歌曲音乐会,演唱的近30首歌曲大多是他译配的。演出的合唱团体有:中央歌剧院附属童心合唱团、新世纪合唱团、哈军工校友合唱团 、卡林卡合唱团、金笛合唱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还有来自北京的基辅罗斯艺术团的乌克兰艺术家们。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公使、文化参赞等贵宾应邀出席了音乐会,大使馆的公使洛格维诺夫和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先生在音乐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词,洛格维诺夫公使致词说:“今天是我们的一个特殊的夜晚,是我们共同战胜法西斯的节日,这一胜利大大地加快了人类历史上那场最血腥、最残酷战争的结束。这场战争过去了60年,但它的回声还没有最后平息,它给我们星球带来的伤痛还没有完全平复。在俄罗斯,那场战争就夺去了2700多万人的生命,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家庭不被战争那致命的气息所灼伤。然而,与战争恶魔相对抗的是人类的伟大的精神,它不仅表现在战场上,也表现在工厂、田野、科学实验室和文艺创作室。……俄罗斯和中国为了在我们共同的星球上消灭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而并肩战斗,两国为此付出了最惨痛的牺牲。”陈昊苏致词说:“我们老一辈人在东方进行着反法西斯战争,我们这些人年轻时是听着苏联人民的战歌成长的。60年过去了,今天,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仍然携手为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事业而共同奋斗。……我们今天这台《警钟长鸣·珍爱和平》音乐会重温当年俄罗斯和苏联人民战斗的歌声,激励起我们心中神圣的感情。”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诞生的那些久唱不衰的歌曲是历史的见证,至今仍激励着人们。音乐会以歌曲《神圣的战争》开场。这首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的作品一下子把观众带往那血与火的年代。音乐会上演出了战争初期的《海港之夜》和《窑洞里》,战争中期的《我的莫斯科》,后期的《在靠近前线的森林里》和《春天来到我们战场》。战争结束时的歌曲《道路》表现了当时人们沉重的思考。《我从柏林出发》表现了苏军将士攻克柏林后返回祖国的喜悦之情。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的5位年轻的大学生演唱的《在克留柯沃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音乐会上还演出了气势磅礴的《斯拉夫送行曲》和《胜利节》。当唱到最后一首《向那伟大的年代致敬》:

 

“我们向那伟大的年代致敬,

向立下功勋的战士和司令,

向世界各国的元帅和列兵,

向活着的人和牺牲的人,

向所有一切不该忘却的人,

我们致敬,我们鞠躬致敬!”

 

 台上穿着军装的演员们庄严地举手敬礼,台下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胸中涌动着神圣而肃穆的情感,全场气氛达到最高潮,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与音乐会举行的同时,薛范编选的歌曲集《警钟长鸣·珍爱和平——世界反法西斯歌曲100首》也正式出版。歌曲集收入了中国抗战歌曲、苏联卫国战争歌曲和欧美“二战”期间的歌曲。

 “二战”的硝烟早已散去,废墟瓦砾上早已建起了高楼大厦,但今天,局部战争和地区战争仍未有一日停息,战争带给人类的伤痛仍具有极其重要的警世意义。正如薛范先生为音乐会同时也为歌曲集所写的序言说:“今天,我们演唱和编选出版反法西斯战争歌曲,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为了在这庄严的氛围中表达我们对历史的敬意,对生命的珍惜,对人类和平执着的追求。”

 “战争”不该是今日世界的主题,“血与火”更不该是今日世界的颜色。愿警钟长鸣,让人类远离战争,愿世界永远沐浴在和平阳光下——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原载俄语刊物《伙伴ПАРТНЕРЫ2005年第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