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栏目:薛范活动情况报道 |
在俄罗斯作曲家协会会晤巴赫慕托娃
薛范与巴赫慕托娃、多布朗拉沃夫在一起——《你好,俄罗斯》网站站长廖莎拍摄 |
2007年6月28日,星期四,莫斯科时间下午2时,由华裔俄罗斯作曲家左贞观先生引领下,薛范先生一行4人,由俄中友好协会常务副主席库利科娃女士的陪同下,应邀访问俄罗斯作曲家协会。
俄罗斯作曲家协会的几位理事早已候在小会议室,薛范先生一进门,一眼就认出了巴赫慕托娃。巴赫慕托娃也敏捷地从长桌后快步走了过来,两人握手拥抱,拍了照。接着一位男士走到薛范先生跟前,左贞观先生介绍:他就是巴赫慕托娃的丈夫——诗人多布朗拉沃夫。他们三人又一起拍了照。
主宾双方在长桌两边坐定。左先生把《薛范50年翻译歌曲精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书拿给在座的各位看。巴赫慕托娃接过书翻开,说她懂得简谱,并向其他几位音乐家解释简谱是怎么回事。随后进入正题——
下面是当时会晤的录像录音记录稿:
卡泽宁:我们现在在俄罗斯作曲家协会。我们的时间不多,我争取简洁介绍一下。我们的协会创始人肖斯塔柯维奇于上世纪60年代建立了协会,他也是第一任主席。我们非常高兴这次等待已久的聚会,也很高兴您能如约前来。这位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不用我介绍的阿列克桑德拉·尼柯莱耶夫娜·巴赫慕托娃和她的最好的朋友及合作人尼柯莱·尼柯莱耶维奇·多布朗拉沃夫。我还请到了俄罗斯的外地作曲家协会会员。他们来到这里很想见到您以及提出几个问题。这位是拉希特·卡利莫宁,来自鞑靼共和国,他是鞑靼作曲家协会主席。博利斯·克谢列夫来自俄罗斯的文化中心城市下诺甫戈罗德——以前的高尔基城,是当地作曲家协会主席。下面这位是我们音乐界的主要报社《音乐评论报》的代表。坐在我身边这位虽然不是我们协会的,但是是我们文艺界的朋友,现在是奥斯特罗夫斯基博物馆馆长。她非常喜爱中国。(馆长插话:我们去过中国了。)是的 她们去过了。
卡泽宁:命运的安排使我从1990年就开始领导了作曲家协会。我是卡泽宁·弗拉吉斯拉夫·伊戈列维奇,这是我的名片。我们非常欢迎您。我们也很荣幸有您这样有才华的朋友——为了俄罗斯的音乐家们做出了贡献。我们非常高兴地阅读了有关您的专访,标题是《他把俄罗斯的歌曲带到了中国》。再一次欢迎您的到来。有什么问题可以现在提出来,解决后,我们就喝茶聊天。
库利科娃: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薛范先生,今年74岁高龄。他一辈子都是在译介俄苏歌曲。很不幸他2岁的时候就失去了双腿。上学时候是他的父母背着他去。尽管如此他还是很勇敢地读完了书。读了尼柯莱·奥斯特罗夫斯基的长篇小说之后,他知道了应该怎么做。中学毕业后,他想继续上大学。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教授问他想学什么外语,他回答是俄语。但是因为身体残疾,没有被接受入学。他开始了自学俄语,通过电台、进修班等等。当他考虑今后的生活的时候——在那个年代俄罗斯的文学著作很多都被翻译成了中文,而且在中国很畅销——有人建议他去翻译歌曲。当时他从广播中听过很多俄苏歌曲,他翻译的第一首歌是《和平战士之歌》。他也是第一位翻译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人。现在中国到处传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是他翻译的。我认识他很久了。我当时在大使馆工作。我一生为了俄中友好尽心尽力。我有很多中国的朋友,但是这位朋友是让我引以为骄傲的。当时在北京我们经常见面,一起策划演出。现在他们建立了一个网站,里面有很多巴赫慕托娃的歌曲,经过了他们的翻译整理,在网上广为流传。
卡泽宁:对不起,请问一下:有没有我们音乐家协会的网站?
库利科娃:虽然暂时没有,但是我认为以后一定会有的,因为有一群热爱音乐的人在工作。请准许我继续介绍:他还学会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虽然没有俄语好。他一生翻译了将近2000首外国歌曲,其中1000首左右是俄苏歌曲,包括很多不朽作品。前些天我们去了一趟戈尔布什卡音像市场,买了很多光盘。我当时是这么想的:一个翻译了50多年俄苏歌曲的人,一直没有机会来到俄罗斯,是一件多大遗憾的事,所以今年我们经过了多方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这位是他的助手,是位教师。这一位是上海翻译家协会的。还有这位年轻有为的先生,建立了《你好俄罗斯》网站,在网络上经常介绍我们的文化。
卡泽宁:正好我们的音乐报也有网站,大家应该合作啊。
库利科娃:对啊,如果可以的话,也希望定期把报纸送给我们,因为我们友好协会暂时没有这份报纸。
卡泽宁:那就说定了。
库利科娃:我继续介绍:这是一位有着英雄传奇的人。1997年被授予俄罗斯最高国家荣誉的“友谊勋章”;这次来俄罗斯,又被授予 奥斯特罗夫斯基奖章。很遗憾他明天就要走了。(卡泽宁插话:明天?)这次我们尽可能地带他去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很多地方。
薛范:我先自我解释一下:我是50年代开始学习俄语的,当时没有条件也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也从来没有接触过俄罗斯人,所以我的口语能力很差,无法和各位直接交流。只能仰仗伽丽娜和左贞观先生为我翻译。我们这次来俄罗斯有两个目的:第一,拜访卫国战争纪念馆,向无名战士墓献花,向在卫国战争期间做出伟大贡献的苏联人民致敬;第二个目的,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找到我们心中敬爱的巴赫慕托娃同志。(巴赫慕托娃插话:谢谢!)所以我特地给左贞观先生打了多次电话,请他无论如何要联系上巴赫慕托娃同志。我们中国人对巴赫慕托娃的熟悉程度足以使其他作曲家感到嫉妒的地步。(大家鼓掌。)因为我们对俄罗斯音乐界目前的状况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我们除了知道巴赫慕托娃同志,其他作曲家近况我们都不清楚。您在中国拥有非常多的崇敬者。
巴赫慕托娃:我说几句。非常感谢和欢迎您的到来,我由衷感谢您为我们的歌曲所做的一切,投入了那么多的精力让这些歌曲传遍中国。(多布朗拉沃夫插话:也为两国的友好。)是的,也为两国的友好。您说的您知道我这个作曲家,可是除了我之外还有很多的优秀的作曲家,而且有些已经不在人世了。年轻一些的作曲家的命运很艰难,因为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娱乐圈里有很多商业性质的诱惑——这是一个很艰巨的时期。所以可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就是会有一些创作出来的好歌曲,你们却不会知道,因为没有宣传。所以现在的年轻一代比我们更难。非常感谢您对卫国战争歌曲的重视,虽然那是一场可怕而艰难的战争。我们称它“伟大的卫国战争”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一个就是:所有的男人都去当兵了,其中有不少的作曲家、诗人,虽然他们中有些人可能没有蹲过战壕,但是他们在军队的文工团里谱写了适合时代要求的歌曲,这些歌曲是不朽的。在那个艰难的时代写出来的歌曲都是优秀的,为在他们之后的一批作曲家树立了榜样。所以我也希望并祝愿我的后来者能排除生活上的舒适以及音乐圈里的一些诱惑,心存一些高尚的创作意识,我由衷地祝愿他们。现在的歌曲很大一部分都是商业化流行歌曲,您可能接触不到,不熟悉。我很感谢您的是:我们的老歌曲,现在不光是老一辈的人们在唱,很多年轻人也喜欢,再一次感谢您所做的一切,而且听说在中国您出的专辑都是带歌词和简谱的那种,我也希望我们也会吸取经验,也做同样的东西。这么好的创意应该普及,我也希望我们会这样。
库利科娃:您知道么,1994年我帮他组织的一台音乐会,约有400人左右参加合唱。合唱团里有商人、学生、公务人员、售票员、工人 等等。虽然他们大多不懂俄语,但是唱得很感人。每次演出结束后都要薛范出来谢幕,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切归功于他。[此时有几个人同时说话,听不清楚,无法记录]
[其时,巴赫慕托娃把她新出版的歌曲集和唱片赠送给薛范,并且一一作了介绍。接着多布朗拉沃夫也赠送了他个人的诗集。]
卡泽宁:我想让您知道,我们协会还是在努力工作,我想向您展示一下我们最近推出的3张优秀的专辑唱片,为了纪念我们协会40周年的盛典,其中卫国战争的歌曲占了2张。您对这些歌曲也相当熟悉,并且翻译过。但其中也收入了联邦共和国其他城市的一些歌曲,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录唱这些歌曲的除了老一辈的演唱者,还有不少是新人,他们都是第一次唱这些歌——这里有:彼亚特尼茨基俄罗斯民歌合唱团、芮森、舒尔 仁珂、涅斯介伦珂,还有红旗歌舞团,等等。在这张专辑《我的俄罗斯》中,我肯定您会发现一些您不熟悉的姓名 ——不认识的却是优秀的歌唱家。(把唱片赠送给薛范)正如阿列克桑德拉·尼柯莱耶夫娜(巴赫慕托娃)说的那样:我们的歌曲还活着,还会延续着它的历史。前不久我们举行了纪念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诞辰100周年的音乐会演出。
库利科娃:您知道吗,他这次去圣彼得堡,还去了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的故居。
卡泽宁:这些都是专为纪念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诞辰100周年出版的歌曲集和唱片。(又赠送书和唱片)
薛范:我翻译介绍俄苏歌曲已有54年,译介了800多首歌曲。这两张卫国战争唱片中的歌曲几乎已全部翻译成中文了。
库利科娃:在中国唱的俄罗斯歌曲比我们国家自己还要多。我在中国工作的时候,经常去看合唱团的演出。
左贞观:我想补充几句:比如说我的女儿就不会唱《红莓花儿开》。我们在中国演出的时候,我和乐团的演奏家们说:今天我们要演奏3首中国歌曲。他们问我是什么歌,我告诉他们:《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卡秋莎》《红莓花儿开》——它们都已经是中国的歌曲了。(众笑)
卡泽宁:我们也可以把《红莓花儿开》的开头改成:“长江黄河边,红莓花儿开。”(众笑)
库利科娃:昨天我们去了莫斯科郊外的列宁的哥尔克村,他问我们雪球树是什么样的,花楸树是什么样的。很遗憾花期过了,只能找到几个花枝。后来我们去了特列嘉柯夫博物馆,那条街上有些老太太在卖一小杯一小杯的马林果,我给他们所有人买了一份。他问我:什么时候再能尝尝(雪球)红莓果和花楸果,我告诉他很遗憾,只能在秋天吃到了。(杂音,无法记录)
薛范:我介绍过的苏联作曲家,早期的有查哈罗夫、杜纳耶夫斯基、布朗介尔、博戈斯洛夫斯基、莫克罗乌索夫、弗拉德庚、弗伦凯尔、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等等。过去我是把苏联作曲家的歌曲翻译成中文,后来举办音乐会,把这些歌曲用中文演出,再后来通过电视和广播,现在又通过网络在传播。现在中国有一个网站叫《莫斯科郊外》俄苏歌曲爱好者语音室。这次有一个代表团和我一起来到俄罗斯。我们在网络上举行过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音乐会,还举行过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诞生50周年的纪念音乐会,不久前还举办了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诞辰100周年纪念音乐会。而现在,我们正在筹备巴赫慕托娃作品的网络音乐会。我们在圣彼得堡特地去拜访了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的故居,我带来了索洛维约夫—谢多伊歌曲的中文译本,留赠给他的故居。今天,我还特地带来了我们翻译的各个时代俄苏歌曲的中文译本,还有巴赫慕托娃歌曲的中文译本,赠送给各位。
库利科娃:他在7月份马上有一套新书要出版。不过在车里——柳德米拉已经去取了——他带来几本过去出版的书想送给大家。
卡泽宁:在俄罗斯的“中国年”,值得一说的就是有些人,不论在什么时候,为了俄中友好和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今天坐在这里的我们和来自鞑靼共和国、下诺夫戈罗德的朋友和您见面,我认为是今年最重要的事情。
薛范:还有,我们只熟悉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至于其他地方的歌曲我们很少了解。(对鞑靼作曲家说)希望你们把你们的歌谱给我,我们把它们介绍给中国人民。
库利科娃:明天《俄罗斯》电视台摄制组来我们俄中友好协会采访,正好可以讲一讲今天的这次会面。
巴赫慕托娃:最重要的是应该讲讲他自己,他所做的才是最让人钦佩的。
薛范:(对巴赫慕托娃)您知道中国人最早熟悉您的第一首歌是什么吗?
巴赫慕托娃:是《歌唱动荡的青春》吗?
薛范:中苏关系解冻以后,第一首介绍过来的苏联歌曲,就是您的《幸福鸟》(巴赫慕托娃和多布朗拉沃夫高兴地笑了起来)
巴赫慕托娃:我说一下《幸福鸟》是怎么创作的。明年中国要举办奥运会了。20多年前,在俄罗斯举办奥运会的时候,所有的歌曲都是我写的。当时也有中国的代表团,他们很奇怪:为什么俄罗斯代表队里有作曲家跟着。当初为了找到灵感,我和所有的队员都见过面。因为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是成功所在。就是那个时候写出了开幕式、闭幕式的主题歌曲。(薛范插话:《告别莫斯科》。)对。奥运会之后,还要为奥运会纪录影片写歌。这是按照惯例: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国家在奥运会之后,必须拍摄一部与奥运会有关的影片。明年的中国也会拍摄这样的影片。我还记得在影片的结尾,是一群年轻人在一个广场跳舞,用的音乐是当时很有名的“成吉思汗”演唱组的歌曲(敲着桌子唱了几句:莫斯科Moscow 莫斯科 Moscow 哒哒哒—哒—哒哒哒 ……)制片人问我,整个影片都是您的歌曲,为什么到了最后就是外国人的了?难道不能再写一首么?我们当时就很高兴的答应了。要我写一个跳舞的歌曲,还是第一次,感到很有趣。找了一个很好的流行乐队伴奏了这支曲子。后来这部片子荣获了国家奖。有很多同行说:呸,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曲子!我告诉他们:小心点说话,这可是获得国家奖的!(大笑)哈哈!
卡泽宁:我非常相信我们的友谊会延续。以后会有新的作曲家、新的歌曲。虽然很难再出现像索洛维约夫—谢多伊和巴赫慕托娃这么杰出的作曲家。俄罗斯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有很多民族。我们也尽力让每个民族都保存民族的特色,比如蒙古的“长调”、“呼麦” 是很独特的。我极力反对全球化的那种事情。我非常希望每个民族都能有自己的民族魂。(喀山作曲家插话:我们一起去游行抗议反对全球化)现在很多的流行歌曲一出现,马上就有几种语言的版本,分辨不出是什么国家、什么民族的。低俗化,这是个很可怕的悲剧。(薛范插话:现在所谓的“全球化”,实际上就是西方化)不一定是西方化,比如说:法国的、意大利的、西班牙的,那么多优秀的歌曲,不能让它们失去啊!意大利、西班牙的名曲,所有的一切是全球性的有民族特色的。糖可以是一个味道,饼干也是一样的。(巴赫慕托娃:那可不一定)那可能您不喝茶,可能他不是绿茶。哈哈。
薛范:现在中国歌曲也面临着和你们差不多的情况。我们的歌曲受西方影响也不算小。在我们的广播和电视里,美国上个月的排行榜歌曲,我们这里已经播放了。但是俄罗斯的音乐在我们的广播和电视里很少介绍。现在由于去年有一个“俄罗斯年”,今年有一个“中国年”,开始重视起来了。我们现在有些流行歌手模仿俄罗斯歌曲的音调写了几首歌曲,非常受欢迎。这说明我们的年轻人还是能接受俄罗斯歌曲的。我刚才提到的“莫斯科郊外”的网站还成立了一个翻译小组,翻译了一些新的俄罗斯歌曲。尤其是巴赫慕托娃的歌曲《我苦难的祖国》《俄罗斯姐妹》《俄罗斯圆舞曲》……,哦,还有一首《我要留下》。这首歌曲我们在演唱的时候都情不自禁掉了眼泪。
巴赫慕托娃:那一首歌是我10多年前写的。有位妇女给我写了一封信。她从库尔斯克寄来很长一封信。在最后写道:感谢您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没有离开我们。
多布朗拉沃夫:当时收到过很多信,都是说“感谢你们没有离开祖国”,但是也有说出国的那些才是优秀的,所以写了这首歌。也非常感谢您把它翻译了。(掌声)
巴赫慕托娃:非常抱歉,我们今天晚上还有一个音乐会,我们必须得走了。非常高兴今天能够见到您。
(纪录稿由娜杰日达和尼克莱翻译整理)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转自本站)
俄罗斯作曲家协会会晤现场(廖莎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