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栏目:薛范文苑 |
答一位大学生
|
薛范按: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系一位同学要以“俄苏歌曲在中国”为题写毕业论文,写信给我,提了几个问题。下面是我复信的摘要: |
**************************
|
……早在二、三十年代,俄苏歌曲就开始在中国传播。从二三十年代到1949
你把俄苏歌曲在中国的传播归结为两个原因:第一是它的艺术魅力,这点我没有异议,但仅仅说成是“艺术”的魅力,似乎嫌有点儿以偏概全。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歌曲都有其不可取代的魅力,为什么独有俄苏歌曲更受欢迎?请你仔细看看我的《写在前面》一文。一些作品,被尘封了将近25年,如果没有生命力,早就被人弃之如敝屣了,还能有今天这样越来越受人热爱吗?仅仅认为是“艺术魅力”,那么像舒伯特等人的被人公认为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的作品为什么却没有“广”为流传呢?第二,你认为受意识形态(你当然指的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如果是指50年代,尚可差强人意,如果通指,就未免失之偏颇了。我知道,现在有些文章一提及俄苏歌曲,动辄就说是意识形态,这其实是误解,或者可以说是偏见。试想,现在欧美、日本流行歌曲和港台流行歌曲铺天盖地,是什么意识形态所致呢?我没有听说过哪个党政部门或领导人提倡鼓励过。同样,今天对于俄苏歌曲,我也从没听说过哪个党政部门或领导人提倡鼓励过。
我在90年代初就开始筹划搞一台俄苏歌曲音乐会,但没有一家音乐团体敢
实际上,促成俄苏歌曲广泛传播的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就是欧美、港
现在年轻一代也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迷上了俄苏歌曲。他们是在甜得发腻的流行歌曲糖罐里泡
大的,他们虽然仍喜爱流行歌曲,但在俄苏歌曲里(有比较才有鉴别)他们欣喜地发现了一片从未领略过的新天地。你不就是其中之一吗?
说句题外话:20-30年代,在革命老区流传着一些借苏联歌曲的曲调另行填词的革命歌曲,也许你又认为是意识形态使然。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假设我们现在亲西方,试问,你能找到哪一首美国流行歌曲可以被我们用来填上适合于我们的歌词?不填革命歌词或政治歌词,就填以歌颂祖国、歌唱家乡的内容,你说哪一首美国歌曲足以当得此任?在美国流行歌曲中,主语除了“I”、你见到过“You”或“He”、“She”吗?主题除了“Love”,你见过
“my
country”
“my
motherland”
这样的词语吗?有比较才有鉴别,你细细想想,你就会悟出俄苏歌曲为什么会引起人们共鸣的魅力所在了。 希望你把我的《苏联歌曲珍品集》和《俄罗斯民歌珍品集》两本书中的全部歌曲以及所附的歌曲说明全部浏览一遍,
得出一个总的印象,再读一下我为两书所写的前言、后记以及《苏联歌曲史话》一文。 《苏联歌曲史话》等是我87年所写,当时苏联尚未解体,所以其中有些提法现在已不合时宜,仅供参考。 《翻译歌曲的历程》是我目前刚写出的初稿,尚未最后完成,现将初稿中有关苏联歌曲的几页复印寄上,一并供你参考。 毕业论文请用电脑打印,寄一份给我。希望看到年轻一代对这一题目有精辟独到的见解。 祝你成功!
2001年3月30日 |